在前一篇文章中,我們已經建立了品質與企業社會責任之間的聯繫,現在我們要分析未來品質的第二個支柱:數位化。
在 2023 年的這項大型國際研究中,AFNOR 集團向來自 37 個不同國家的公司中的 1,300 多位品質決策者發問。
決策者認為在未來幾年內將撼動品質的另一個主要關注領域是技術,更明確地說是數位技術、自動化和數據...
這是因為出現採用數位化的問題,往往是因為與使用數位化相關的不平等,或是在全球範圍內優先追蹤數位化(不斷增加)的新聞。
一位英國的優質決策者分享了他對數位科技在英國進展的看法: 「自動化正在進行中,越來越多的工作都是遠端執行,人工智慧的運用將徹底改變所有產業。 我們已經可以談論第四次工業革命了!在我們的業務中,我們現在審核的公司,其員工的日常工作基本上都是在雲端進行,沒有辦公室......我們與他們一起進行遠端審核"。
然而,在印度 仍有漫長的路要走,因為技能和知識需要與技術同步發展。正如一位決策者所指出的:「我們面臨的挑戰是要讓技術和技術知識與員工和僱主對它們的認識和用途看齊。
數位技術正逐漸成為掌握品質要求的解決方案。
對於美國、印度和墨西哥來說,數位技術的使用至關重要。
異質數位素養
在法國:「廣義而言,今日的品質績效部門正朝著更高的數位化方向邁進。但這種方向的轉變需要時間,而且習慣是很難改變的!舉例來說,5 年前,當 Word 文件的使用逐漸普及時,訂單表格和其他類似文件仍是以手動方式列印和簽署......」一位品質專家表示。
在 數位領域,涉及的主題有:資料治理、人工智慧、未來工業、機器學習、品質 4.0、區塊鏈和 NFT。
對於 24% 的受訪者來說,資料治理,以及21% 的受訪者來說,人工智慧 (AI) 是 品質決策者最熱門的話題 ,不論他們是否已經在處理這些問題。
NFT 和區塊鏈較少受到關注,許多人表示不熟悉這些主題。
數位技術作為掌握品質要求的解決方案
儘管對新技術的理解存在這些差異,但在使用數位技術來滿足品質要求時,大家的看法卻是一致的,尤其是在美國、印度和墨西哥。
對於 23% 的決策者而言,數位技術首先是預測未來需求的手段 (在法國更是如此)。
對於德國人、英國人和美國人來說,「擴大規模」的問題才是重點。
特別是可追蹤性的工具(區塊鏈、NFT 等)排在最後面,只有 16% 的主題是品質決策者感興趣的,這無疑是因為對這些主題缺乏了解。
自動化提升品質
在受訪的決策者中,將近十分之七的人認為自動化可提升製程與產品的品質。
另一方面,投資似乎尚未與這項艱鉅任務相稱。事實上,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人表示他們的組織正在投資自動化,以改善品質領域的績效。
在任何情況下,無論我們是否使用資料,無論我們是否將全部或部分流程自動化,人類(就目前而言)永遠會在機器之前或之後。正如這些品質決策者告訴我們的,您不能把一切都押在技術上。
人力智慧仍是關鍵。這位日本決策者證實,我們必須在技能問題上下功夫:「我們認為,確保人力資源將是未來最大的問題。如果我們無法確保我們的員工,就很難提供優質的服務」。
確保和提高品質的資料
另一個重要的課題是資料。這個領域似乎比自動化更先進。十分之三的決策者指出他們的行動已經成熟。對於其他決策者而言,仍有許多工作要做。
儘管如此,全球每 10 位品質決策者中就有 7 位將資料視為改善品質的槓桿,並指出其中一項主要挑戰就是 資料安全性。
資料的重要性在所有的討論中都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被視為公司真正的策略資產。
但真正的挑戰在於 如何利用和開發所有這些資料,因為正如一位德國決策者所說:「這就是工業 4.0 的主題,收集、匯總和儲存的資料總是比最終需要的多,而且往往只有 5% 的資料是以營運和生產的方式使用...」。
總括而言,數位技術的運用和資料的開發已經成為企業的策略性議題。這些知識可用於 更好地瞭解客戶、市場和未來發展!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