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三篇文章中,我們探討了品質的定義、與企業社會責任和數位科技的關係,以下是 AFNOR Group 在 2023 年進行的這項大型國際研究的結論。來自 37 個不同國家公司的 1,300 多位品質決策者協助我們描繪出未來品質的樣貌。
明天的優質決策者需要什麼?對支援的需求不一樣,而且強度也不一樣。在法國,人們喜歡在品質專案(不包括認證)上獲得支援,但以德國為例, 很少有內部工作(法國的內部管理 = 46% 對比德國的 9%)。
在法國,主要是關於 文化在法國,主要是關於文化的議題,目的是讓整個組織的員工對品質計畫做出承諾,更廣泛的說,是讓他們思考品質作為績效方法一部分的重要性。正如這位決策者所解釋的 「品質應該是動員員工部署公司戰略和實現高效運營的工具」。
在德國,有 84% 的企業非常重視「資料 品質」,將其視為優化流程的槓桿。
在美國和英國,重點在於品質管理。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需求是更全面的。我們也確實需要技能。
最後,對於墨西哥的一位合作夥伴來說,工作需要透過 組織的管理者來完成:「我總是嘗試接觸高階管理者,找出這個元素,說服他們或向他們展示在整個公司內納入這個品質概念的優勢,而不只是他們所管理的產品和服務。
除了為這些專案提供支援之外,我們還要做些什麼?
圍繞技能確實存在一個問題,而一般的品質決策者都會將矛頭指向文化適應的重要性。
這位英國 航空業的專業人士解釋說:「建立正確的教育計畫,讓人們了解品質...讓更多的人,更年輕的人,投入這個職業。
因此,在這裡我們更多的是在教育方面,在職業選擇的上游。
另一位來自法國 IT 業者則談到 支援作業人員所需的技能。
總結品質在提升。
如果我們總結本研究中分析的所有部分,我們可以發現3 個主要趨勢:
- 首先,循序漸進的方法教條使得自動化無法避免,並挑戰了人與技術在品質文化中的地位。誠然,數位化將會改變品質專業(就像它已經撼動了許多其他領域一樣)。但對人的需求始終存在。因此,技能是核心問題,品質決策者需要在整個產業鏈中發展技能。
- 其次,道德與績效將品質與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更緊密地結合起來;它們相互依存的關係將主題 「去纖維化」,以達到通常所聲稱的透明度與真實性。人們期望組織能夠負起責任,並將其企業雄心與強烈的社會期望相結合。重大的社會議題以及「公民客戶」的新期望正在撼動品質世界。
- 最後,最終的挑戰將是無論在任何情況下,持續 滿足顧客,讓他們成為產品或服務的宣傳者,尤其是透過他們在平台上留下的意見。在產業鏈的最末端,消費者-公民受經驗驅使,引導其滿意度,因此難以客觀衡量。
為了整合這三種趨勢,品質必須清楚地與企業策略結盟。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品質必須找到,或者說重新發現其轉化價值。這將特別需要一種穩固的 品質文化 ,一種品質決策者更像是教練而非程序主義者的品質文化。在這種文化中,技能在整個生產鏈中得到培養。最後,透過確認和衡量相關指標,管理和監控客戶滿意度將是最基本的。
最後,一位受訪的品質決策者做了完美的總結:「品質必須是公司績效的指揮者,是為公司服務的工具箱,也是總管理階層的抱負」。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