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仔細探討了不同國家和文化眼中的「品質」概念,而這個主題在今日和未來所面臨的挑戰也在不斷演變。
在這篇新文章中,我們將焦點放在未來品質所面臨的挑戰之一:企業社會責任。
在 2023 年的這項大型國際研究中,AFNOR Group 詢問了 37 個不同國籍公司中的 1,300 多位品質決策者。
品質與企業社會責任有什麼關係,以及首席品質官如何融入首席永續發展官的角色?
"AFNOR 集團研究部主管Karine Georges 總結道 :「將這兩個領域聯繫起來的是績效和透明度的概念。AFNOR 集團研究部主管 Karine Georges總結道:「品質的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客戶的滿意度。如今,客戶不再僅僅滿足於他們所購買的產品或服務。他們現在還滿足於公司是否按照其原則來反映其價值觀和行為,沒有任何隱瞞。
因此,品質經理必須接受這些期望。
"品質的挑戰在於我們所說的每件事都必須有實據。這不僅僅是在罐子上寫上「用我們農民的牛奶製造」的問題,這必須是事實,而且我們必須能夠證明這一點",一位農業食品部門的品質經理在研究中這樣說。因此,這位品質經理以證明專家的身份參與了這場冒險。
今天和明天的品質問題是什麼?
如上文所述,當今的主要挑戰無可否認都是以客戶為中心:努力追求客戶滿意度、可追溯性和透明度,以及不斷追求問責和證明。
明天的挑戰集中在兩個關鍵點:
- 數位技術和資料,作為更好地執行工作的工具,降低與決策相關的風險,或僅是流程。
- 企業社會責任及環境轉型,更加重視環境:我們並非生活在真空中,品質也在不斷演進,每個人都在經歷同樣的氣候變遷影響。
因此,如果品質要在未來重拾其轉型價值,如果品質要更貼近策略,很明顯的,同時它必須能夠掌握這些對所有組織而言都是基本的問題。
在國際上,將近十分之七的品質決策者同意或非常同意品質有助於改善其活動的社會影響。
因此,其中的關聯是很清楚的:品質正成為服務於企業社會責任的工具。
因此,品質在成功管理其影響,甚至展現其責任方面,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反之亦然!對於 66% 的受訪者來說,也就是幾乎每 10 位品質決策者中就有 7 位是品質決策者,品質仍然比過去更多地取決於社會層面。"一位受訪者解釋說:「現在的品質涵蓋了社會指導方針(優先考量工作安全與生活品質)、組織與環境指導方針,以及企業社會責任在所有層級上的整合。這兩個領域相互重疊、相互影響。
在全球範圍內,企業社會責任正影響著質量領域的內部和外部。
除了了解各學科之間的互動之外,我們也想知道企業社會責任是否被視為公司品質的一個層次。
28% 的受訪者表示其機構的品質政策已將 CSR 列入考量範圍。另一方面,44% 的受訪者認為此課題尚未成熟。
在法國,一位受訪者解釋說:「ISO-9001 應該完全包含企業社會責任和 QWL 的基本要素,如此一來,那些認為企業社會責任和 QWL 無關緊要的經理人(現在還有一些!)就會「被迫」走這條路,以便找到合適的員工、留住他們,並更好地回應我們這個快速變化的社會的期望和挑戰。
這段逐字紀錄清楚說明了 企業社會責任與品質之間的聯繫是有根據的這一信念。
從外部來看,不論鏈條末端涉及的利害關係人是誰,企業社會責任都被視為一種品質標準。我們可以看到,對於合作夥伴和客戶來說,企業社會責任是不可或缺的,而對於供應商來說,企業社會責任雖然不那麼重要,但仍然很重要。在美國,向客戶推廣品質是必要的,而在巴西,它更多地是向合作夥伴提出的標準。
可以確定的是,在面對消費者時,必須展現出「粉飾」的責任感。"品質的真正挑戰是,我們所說的一切都必須能夠自圓其說。這不僅僅是在罐子上寫上「用我們農民的牛奶製造」的問題,這必須是事實,而且我們必須能夠證明這一點",一位歐洲食品行業的質量決策者如是說。
企業社會責任:經濟和環境層面是最重要的。
我們的受訪者強調企業社會責任的哪些方面呢?
首先是經濟方面,日本人和韓國人的比例更高,超過 24%。
接下來是環境和社會議題,比例相同(接近21%)。法國人在環境方面的表現略為強烈,而社會層面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如此。德國以強調地域根源 (14%) 而脫穎而出,英國和巴西則各自將企業治理 (14%) 作為企業社會責任的潛在議題。
瞭解更多